(文字、摄影 刘航)3月的哈尔滨冰雪还未完全消融,但春的脚步声日渐清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我省逐步被控制,恢复正常医疗服务成为患者迫切需求。在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张天虹主任团队全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患者解除病痛,用医者仁心传递了人间真情。
3月16日,家住鸡西的张女士未婚夫专程驱车470多公里赶到哈医大一院,找到耳鼻喉科二病房主任张天虹,希望他的未婚妻张女士能够得到救治。
原来10天前张女士左侧面部突然没有表情,左眼闭不上,左耳流脓并伴有发热。即将结婚的小两口非常着急,跑了多家医院都无法得到医治。当得知哈医大一院耳鼻喉科疫情期间坚持开诊的消息,二人立即启程前往哈医大一院。
面对这样的发热患者,张天虹主任接诊时没有任何迟疑,在严格按照感控要求做好防护后,对张女士进行了全面检查,诊断张女士为左侧中耳胆脂瘤并左周围性面瘫,CT片显示张女士颞骨骨质广泛破坏,脑板多处破坏缺损,若不及时救治,极易造成脑膜炎、脑脓肿等,危及生命。张天虹主任团队立即对张女士实施了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除了病人耳中的胆脂瘤,并对面神经进行了探查减压,修补了破损的骨板。手术非常成功,全麻苏醒后张女士左眼已经能够闭合,歪斜的嘴角也有了表情。出院时张女士面部表情已经基本对称。
"真没想到我的嘴巴还能恢复,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笑容。哈医大一院的医生是好样的!"张女士激动地对张天虹主任说。
疫情期间,像这样的手术,张天虹主任团队做了很多例。大庆一名3岁男孩,高热一周不退,右耳后肿胀隆起,在当地医院静点抗生素没有好转,慕名找到张天虹主任。张天虹主任团队对患儿进行了详细检查,确诊孩子是由于中耳胆脂瘤并发了耳后骨膜下脓肿,从而导致高热不退,并立即为孩子做了手术。内蒙古一个12岁的女孩也是中耳胆脂瘤合并了迷路炎,出现发热、眩晕、恶心、呕吐、听力突降,还有从河北辗转回来的病人等等,都是因病情的特殊性、严重性无法得到及时救治。他们不惜跨省、跨市来到哈医大一院,在张天虹主任团队的精心策划下都得到了及时治疗。"我是一名医生,病人就是我的一切!"张天虹主任说。
由于耳鼻喉科面诊距离不足30cm,诊疗时还要摘掉口罩,传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极高,但哈医大一院耳鼻喉科医疗团队始终践行职责使命,及时收治急危重患者,全力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哈医大一院已经全面复工复诊,张天虹主任提醒广大患者,如果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不能及时治疗,很容易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面瘫、眩晕、听力下降、高热、脑膜炎等,希望广大患者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就医。同时,为进一步做细做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谨防聚集风险,希望广大患者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