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是为了让脸更滋润白皙,可美容不当,过敏,脸上起斑、起皮,甚至毁容的事件也在时不时出现了我们的生活里。记者从唐山市消协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容依然是投诉的热点,在消协受理的案件中,前来投诉的消费者轻则过敏、重则毁容,美容不当给当事人造成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轻则过敏 重则毁容的美容投诉
2016年上半年,唐山爱美的冯女士在美容机构办理了一张万元脸部护理卡,在做了两次“果酸护肤”后,冯女士发现皮肤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黑,并伴有长斑的现象。在与美容院协商改变护理产品和护理方式后,皮肤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现发干的状况,在与美容院商定改做美容补水护理后,冯女士的面部出现了大量的红疹,并伴有干、痒等症状。美容院不仅不同意冯女士提出的退款要求,还自行处理,最终给冯女士造成了皮肤损伤。这样的结果让冯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唐山市消协的调解下,美容机构最终为冯女士退回了4000余元的剩余款。
“最近几年,关于美容的投诉一直是热点问题,消费者的遭遇轻则过敏,重则毁容,在整个过程中,对消费者的身心造成了双重的影响。”唐山市消协投诉部主任马超说,他也曾接到过一老太太的咨询电话,这位老人为了达到瘦脸的作用,在美容机构打瘦脸针,据其自己介绍,每针价格就高达八九万。
“老人自称为了打瘦脸针把房子都卖了,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不良反映,造成她的脸变形,左右脸不对称。”马超说,这虽然是向消协咨询的个别极端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美容行业现存的问题。
亲戚介绍的化妆品让脸过敏
因化妆品严重过敏反应,让唐山的闫女士受了不小的伤害。
一次回老家,闫女士老家的嫂子向她极力推荐朋友正在销售的一款化妆品,因为嫂子用着不错,闫女士也就买了一套,带回家中自用,没想到,几天的功夫,闫女士满脸红疹,平时总是化妆才出门的闫女士不敢再往脸上涂任何东西,每天素面朝天。“这些红疹很怕太阳光照射,每天我都要带着口罩,把自己的脸裹严实才能出门。”闫女士说,这样的生活给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压力。
在找到对方解决问题的时候,对方只因个人体质问题而拒绝了对闫女士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赔偿,无奈之下,闫女士只能自己到医院进行治疗。
“我的皮肤很白,一直也很健康,由于这次的过敏反映,我的脸变得非常敏感,夏天太热的时候,太阳照射还是会起红疹,稍稍吃一些腥辣的食物脸上也会起红疹。为了治疗,我先后多次跑北京等地的医院,还各处找偏方,先后花费了近两万元钱。”闫女士坦言,这个过程让她苦不堪言。
销售商品或服务不得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的美容服务必须保障人身安全,当发现美容服务造成身体受损害时,消费者有权主张终止服务。”马超说,消协部门也曾对美容行业进行过调查,并对消费者发出过消费警示,希望消费者能够提高警惕。
调查显示,一些美容美发单位卫生条件、从业人员资质、设施达标情况等存在相应的问题,这些都可能为接受美容服务的消费者健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马超表示,目前美容行业大多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宣传效果与实际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容投诉成为热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此,唐山市消协特别提醒消费者,在接受美容服务时,一定要冷静,清楚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自己不需要的,不要禁不住美容员的好言诱惑而购买自己并非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此外,要警惕所谓的免费美容服务,其实免费的背后很可能存在消费陷阱,或存在一定的隐性收费项目。
“在选择美容服务时,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单位,选择有从业资质的人员为自己服务,对于那些没有任何中文标识的美容护肤产品,一定要拒绝使用。”马超说,消费者要学会自我保护,保留票据、照片,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
启事
随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日渐临近,唐秦两地消费者协会的咨询电话正在不断升温。为共同塑造、推动一个安全、公平、平等的消费环境,从即日起,本报联合唐秦两市消费者协会,将为消费者搭建维权通道,共同倾听您的消费维权故事、消费委屈,为您在汽车、家电、电信、美容保健等领域遭遇的消费遭心事儿“讨说法”。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留言等多种方式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将倾听消费者的声音,重视消费者的合理投诉,并将全力出击揭露商家消费陷阱,协助消费者合理合法地解决消费纠纷。
参与方式
1、电话爆料:本报唐山热线0315-2340000,本报秦皇岛热线0315-3890000,唐山市消费者协会咨询电话0315-2250315,秦皇岛市消费者协会咨询电话:0335-3031315。
2、电子邮件:jidongban315@163.com
3、微信爆料:关注本报官方微信(jidongban)后台留言
本报315报道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