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铸业医天下仁爱济民安世间武汉市第三医院人物涅槃重生记湖北恩施整形医院排名前十

曾有这样一群人,或命途多舛,或因为特殊的遭遇,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直至与武汉市第三医院相遇,他们的生命重新迎来阳光。100%重度烧伤儿童,104岁高龄新冠老人,天生小耳畸形...

曾有这样一群人,或命途多舛,或因为特殊的遭遇,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直至与武汉市第三医院相遇,他们的生命重新迎来阳光。

100%重度烧伤儿童,104岁高龄新冠老人,天生小耳畸形男孩,双下肢严重挤压伤、大面积坏死的汶川地震伤员……这一个个不幸故事的背后,是百年老院厚积薄发医疗实力的体现,也是医护人员不放弃每一条生命的信仰和努力。

100%烫伤儿童奇迹生还

医生们救治全身烫伤儿童衡川

●人物故事回顾

2006年5月21日,河南来汉农民工子弟、年仅6岁的男孩小衡川不慎跌落滚烫的潲水锅中,全身100%严重烫伤,命悬一线。经过烧伤科团队5个多月艰难的拉锯战,小衡川救了过来,顺利出院。

●最新动态

小衡川出院后,武汉市第三医院15年来持续关注着他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得知衡川重新回学校念书,却受到异样眼光,烧伤科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去学校演讲,讲衡川如何勇敢接受多次手术的治疗、康复的经历,使得同学们从心底里敬佩衡川。衡川高中毕业后,烧伤科医护人员又将他送往美国Shriners儿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并通过社工帮助参与社会活动。回国后,衡川性格开朗许多,并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继续治疗直到能用双脚走路,自食其力。烧伤科谢卫国主任表示,正在为他筹款,准备再次送他赴美进行康复治疗。

衡川赴美接受治疗

谢卫国说,他和团队希望能真正帮到烧伤患者,不仅是让他们“活下来”,更要让他们“活下去”。不少烧伤患者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封闭自己,面对悲惨的一生。所以,要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康复,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勇敢面对人生。

目前,烧伤科成立的华中烧伤病友会,是国内第一个以烧伤患者伤后心理重建为目标的病友会组织,成立十年来,已经成为烧伤患者的精神家园。

百岁新冠重症患者康复出院

104岁的老人王达全康复出院

●人物故事回顾

2020年3月3日,104岁的王达全因新冠肺炎转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治疗,入院时,查出十种基础疾病,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医学科克服重重困难,挑战生命极限,经过13天的治疗,王达全康复出院。

●最新动态

家属说,现在老人胃口好,睡眠好,她还一直珍藏着出院时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送的那几朵玫瑰。为了表示感谢,家属蔡先生也曾回赠了一大束红玫瑰给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

“104岁的高龄老人,即使没有新冠,也有很多危险的疾病。为了延续她的生命,我们不光是要救治,还要呵护。这也是医学的一个挑战,我们知道,为守护生命,我们可以无止境地精益求精。”付守芝说,不放弃每一条生命是全体医护团队的共同信念。

王达全生活恢复正常

2020年初,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期间,武汉市第三医院一共收治了1732名新冠患者,其中2名100岁以上、37名90岁以上、138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从医院康复出院。

急性心梗患者

15分钟开通血管

文峰与家人一起愉快出游

●人物故事回顾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内,文峰老师突然感觉到胸闷、浑身无力,他赶紧前往校医院。心电图检查过后,校医院初步判断心梗急性发作,迅速与武汉市第三医院取得联系。该院胸痛中心迅速启动抢救流程,120救护车赶往校医院的同时,导管室做好手术前准备。文峰从进医院到确诊急性心梗,再到安支架、开通血管,全程仅用时15分钟。

●最新动态

出院后,文峰恢复得非常好,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生活工作双双回归正轨,在医生的指导下,还逐步恢复了他热爱的徒步锻炼。康复后,心内科的“心联盟”病友会举办科普活动,他都会到现场,分享自己切身感受,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急性心梗及识别应对等相关知识。

“对于急性心梗病人的救治,越快越好,这样不仅能挽救生命,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说,从进医院到开通血管,国内平均时间在60分钟左右,15分钟实属难得,这得益于胸痛中心以及区域协同救治联盟每个环节的快速反应。

武汉市第三医院自2017年成立胸痛中心以来,一直倡导生命至上,先救人后付费的原则,争分夺秒挽救生命。近年来,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评审,救治水平跻身“国家队”,并逐渐与周围基层医疗机构结成区域协同救治联盟,从而节省救治时间,畅通救治流程,最大限度挽救生命。

小耳畸形男孩“长出”完整耳朵

术后覃文达更爱笑了

●人物故事回顾

来自恩施的覃文达一出生,便伴有先天性小耳畸形,一侧耳朵只有耳垂部分。尽管覃文达慢慢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也表现得很乐观,但母亲徐建华对此一直心存愧疚,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儿子的耳朵完整起来。2019年,10岁的覃文达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接受外耳郭再造手术,通过取自身组织,重新搭建了耳朵外观,自此拥有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完整耳朵。

●最新动态

拥有完整耳朵后,覃文达更爱笑了,多年来压在母亲徐建华心上的石头也终于落下了。

整形美容外科主任杨艳清介绍,外耳郭再造手术是难度较大的四级手术。取软骨、支架雕刻、软骨搭建,直接影响着后面效果好不好看,能不能持续保持一种好的效果,这些无一不考验着医生的技术与审美。美容整形不同于其他科室,它不仅是一个面子工程,还能通过创造美,抚平人们身体和心理上的伤疤。

武汉市第三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也是武汉市医疗美容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杨艳清说,唯有技术、艺术与爱心兼备,才能让患者拥有更好的面貌,开启更好的人生。

“洋娃娃”爱上中国文化

Amel一家四口回医院参加活动

●人物故事回顾

2015年1月10日,来自伊拉克的留学生Amel Mnathaar Shallal阵痛发作,就近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生产。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加上是首次生产,她和丈夫都非常紧张。妇产科朱争艳医生用英语和手势与他们沟通,并尊重他们的文化,给他们单独空间去完成祷告的仪式,最终,这位伊拉克妈妈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

●最新动态

在汉求学期间,Amel Mnathaar Shallal和丈夫与朱争艳成了朋友,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以及朋友的孩子也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出生。在汉期间,每逢中秋节、春节,妇产科都会邀请他们拖家带口来“过节”感受中国文化,目前,夫妇两人已经学成归国,一家人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粉丝。他们和朱争艳保持着友谊,今年疫情期间,还专门微信朱争艳千万保重。

朱争艳说,光谷院区因为其地理位置,要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患者。本着患者至上、呵护女性健康的原则,该科室以国际化标准作为自身定位,除了技术上不断提档升级,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还配有英文的医疗沟通文书及出院回访记录等,为的就是帮助这些异国他乡的人更好地融入中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人文关怀与医疗服务。

一家三代人

迷恋“海底捞”式服务

●人物故事回顾

30多年前,钱达学因为颈椎问题,总是发晕,走路都困难,多次治疗后收效甚微,后来去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中医科碰运气。钱达学发现医护人员态度认真负责,问诊很详细,“最重要的是不嫌弃我们老年人啰嗦”,讲解耐心,还常常问候关心。经过治疗,他的颈椎病好转了。

慢慢的钱达学把中医科医护人员当作了朋友,有种找到靠山的感觉,一家祖孙三代遇到健康问题,都会去中医科找医生。中医科医生也会带着他们去相应的科室就医,有时还帮着联系合适的医疗机构。

●最新动态

30多年过去了,钱达学一家三代人与武汉市第三医中医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中医科主任孙勤国成了钱达学一家的家庭医生,随时可以电话联系咨询,钱达学的老伴则多次给中医科医护送去自己煮的糊米酒。

孙勤国说,医患和谐,从心开始。真心对待患者,医者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心救治患者,同时,换位思考,耐心细致解决患者的疑问与难题,这是好的医患关系的开始。

中医科保持着多年来0投诉的纪录,更被患者誉为“海底捞”式服务。

汶川地震伤员保住双腿

唐永会保住双腿靠养猪自食其力

●人物故事回顾

2008年汶川地震,伤员唐永会被转运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救治。她的双下肢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房屋压住,由于挤压严重加上时间较长,双下肢皮肤大面积坏死外,还出现肾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常规的治疗,要保命就得截肢,但武汉市第三医院多学科治疗团队考虑到她还很年轻,截肢会让她难以承受,决定冒险一搏,保往她的双腿。他们组织多学科救治小组,通过多个科室联手多次手术,唐永会最终康复出院,自己走着回家。

●最新动态

44岁的唐永会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双腿可以行走自如。她与丈夫养了几十头猪,生活虽不富裕,但足以自食其力。闲暇时,她喜欢与朋友打一下麻将,生活简单又充实。

运动医学与创伤骨科主任毛文回忆说,双腿能保住,他们的人生就能变得不一样。当年汶川地震送来的伤员全部保全了肢体,康复回家。作为医者,当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医生就是一道防线,但凡有一线希望,哪怕可能面临翻倍风险,只要能换回患者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勇敢担当是医生义不容辞的选择。

极目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将奉酬谢。报料微信请关注:ctdsbgfwx,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

医护之家

医护之家

医护之家

上一篇: 同心抗疫呼市口腔医院医疗服务不停步
下一篇: 同想做全脸自体脂肪填充的姐妹聊一聊我的经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