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从初期拍片检查、取模型、确定治疗方案、粘矫治器到适应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科学合理的正畸方案和专业医师的不断调整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病急乱投医很可能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一、牙齿不整齐并无大碍
不了解及轻视疾病的态度往往会耽误最佳治疗机会。牙齿不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功能、健康和心理等方面,影响孩子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影响面部的美观 ;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造成龋坏、牙石、牙龈出血等;对面部形象的损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自我的评估及期望。
二、排齐门牙就是矫正牙齿
牙齿矫正不仅是排齐门牙,更重要的是使上下牙齿特别是后面的大牙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的口腔咀嚼功能。判断正畸治疗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后牙咬合的好坏。
三、只有12岁才能做正畸
这个观念其实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最佳正畸时期为8~14岁。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牙齿矫正的年龄已经无限制,但是存在着最佳矫正时期。在最佳矫正时期进行矫正,所需时间会比较短,所需的费用也会比较低。
四、不拔牙也可以正畸牙齿
“能不拔牙最好不拔牙”是牙齿正畸方案的设计原则,但并不是说:“不拔牙就能矫正牙齿”。拔牙矫正在口腔正畸的治疗中是很常见的,大约60%的患者需拔牙矫正,而即使不矫正牙齿,多数人智齿位置不好,影响牙周及前牙健康也要拔除。
由于患者或家长对拔牙的犹豫,常常干扰了医生对正畸方案的确定。有些病例即使勉强不用拔牙矫治,但最终的结果很不理想,而且有些病例不拔牙甚至无法进行治疗。
五、矫正易导致牙齿脱落
有些家长担忧,牙齿矫正会造成年老后牙齿松动,甚至牙齿早脱,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牙齿矫正是通过轻的矫治力诱导牙齿移动,是一种缓慢的生物改建过程,被移动牙齿的一侧骨吸收,另一侧骨新生重建,最终使牙齿移动至正常位置。正规的正畸治疗绝不会对牙齿、牙周组织产生创伤。而且牙齿矫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时间证明此技术已经是相当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