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没有留心看过宝宝的牙齿,上面有没有沾着些小黑点的东西?如果有,是不是还用牙刷刷也刷不下来?
难道是宝宝吃了什么色素过重的东西?
家长疑惑之余,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蛀牙”问题了。
蛀牙“千人千面”,不是有“洞”才叫做蛀牙,尤其是小孩子的牙齿,蛀牙有时候会以另一种姿态伪装自己。但这些伪装不是天衣无缝的,在他们继续“壮大”之前,家长们要尽快抓住蛀牙的尾巴,尽早治疗。
正常情况,小孩子的牙齿应该是光滑洁白的,且很硬,如果发现孩子牙齿不再是这样,家长要考虑一下,孩子很可能是蛀牙了。
牙齿变脏
小孩子的乳牙应该是非常干净洁白的,但是,如果出现蛀牙,牙齿的颜色就会改变——颜色不均匀,甚至在蛀牙的部分呈现出浅褐色、黑色。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孩子牙齿相邻的地方隐隐有些灰色,这是细菌还未来得及破坏,而牙齿内部比较疏松,细菌转入地下组织,在牙齿内部建构工程,所以,当牙齿内部的组织腐烂变色,也就透露出黑色来了。
牙齿畸形
细菌大军如果从牙齿表面发动攻击,牙齿受到伤害,表面会变得不再光滑,尤其是排在前面的牙齿(尖牙、门牙),还可能会出现浅褐色、黑色的小坑或者凹槽;排在后面的牙齿,本来就带有沟和窝,细菌看到这样天然的躲避地点自然不会放过,因此这些地方常常会被细菌攻占,蛀出一个个的洞。
牙齿变软
由于受到细菌大军的攻击,牙齿原本的坚韧性也会受到影响,原本坚硬的软组织会变得松软。家长若是发现孩子的牙齿变得软软的,像是扎在皮革上,这时就需要提高警惕——蛀牙已经来了。
对于已经发现蛀牙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同时还可以对牙齿做一些保护措施:涂氟与窝沟封闭。
除了定期检查外,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相邻面;晚上刷完牙后不吃东西,不喝夜奶;控制糖食的摄入,比如饼干、糖果、蛋糕等,以及各种含糖的饮料等等。
蛀牙不是不可以避免,只要做好日常生活中保护措施,孩子一样可能拥有健康的好牙!